泊松回归

泊松回归是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一种,除了泊松回归广义线性模型还有负二项、逻辑、gamma等等,之所以这里主要把泊松回归拿出来讲,是最近发现它的变型还挺多的,而且用得也比较多。

首先我们来谈谈泊松回归的定义,从GLM的角度来说,泊松回归就是针对服从泊松分布的响应变量进行回归分析。泊松分布描述的是某段时间内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,既然是次数就说明了响应变量是整数,也就是说,只要我们看到响应变量是整数,就可以考虑泊松分布建模(其实还有负二项分布),这就是泊松分布比较常用的原因。
$$P(X=k)=\frac{e^\lambda \lambda^k}{k!}$$
泊松分布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期望和方差都为lambda,换句话说,假如我们用泊松回归,就假设了随着数据量增大,数据的均值和方差会越来越接近。实际上,响应变量观察到的方差很可能比泊松分布预测的方差要大,这就导致了一种称为过度离势(over dispersion)的问题,同时也催生出泊松回归的第一种变型,over-dispersed poisson model,或者说类泊松分布。

这里暂不谈论太多过度离势的原因,就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,假如在存在过度离势我们仍然使用泊松回归,就无法对变量的p值进行正确的判断,比如下图是我用泊松回归(左)和类泊松回归(右)分析得到的结果:
ポジショニングマップ
主要关注几点,第一,不论是泊松还是类泊松,参数估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,第二,类泊松的参数方差、p值等是改变的,这里或许还不够明显,但有时候p值会变得过大,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在模型中继续使用这个变量了(详情可查看之前写的用GLM进行数据分析系列文章)。

在应用泊松分布,除了过度离势问题,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,就是0点有过多数值:
ポジショニングマップ
通过上图可以看出,大量数据的取值为0,只时候我们用了泊松回归得到的效果也一点都不好,所以就有了第二种变型,zero-inflated poisson distribution(中文翻译貌似是零膨胀泊松分布)。

所谓的零膨胀模型,其实就是针对那些在零点占很大比重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模型。主要是假设零计数数据和服从泊松分布的计数数据各占一定比例,共同构成一个混合分布。以zip(zero-inflated poisson)为例:
$$P(Y_i = y_i) = \begin{cases} p + (1-p)f(0) & \text{y_i=0}\\ (1-p)f(y_i) & \text{y_i>0} \end{cases}$$
其中,f就是泊松分布:
$$f(y_i) =\frac{\lambda_i^{y_i}}{y_i !}exp(-\lambda_i)$$
式中p越大就说明数据中0的比例越大,当p=0,分布就变成正常的泊松分布。

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响应变量的分布,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分析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,这里直接给出答案,只要是通过分布中的p和lambda分别和解释变量构成联系的:
$$log \mu_i = \beta x_{i1}$$
$$log \frac{\pi_i}{1-\pi_i} = \gamma x_{i2}$$
其中,xi1和xi2都是取自解释变量的一部分或全部,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。整个建模过程,可以看成是首先估计出p和mu的取值,使得响应变量的分布能尽可能接近观测值,然后,再用解释变量去拟合这两个参数。

最后,用零膨胀泊松模型去重新分析一下,得到的结果就明显比之前好很多了。
ポジショニングマップ